国际政治就像斗地主——有时候,不是你不想出王炸靠谱股票配资,而是你手里根本没牌。
当地时间7月3日,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表面上是“互利互惠”,但细节却令人一头雾水:美国对越南商品加征20%关税,对“第三国转口商品”加征40%,而越南对美国商品“零关税”。
你可能会问:这不是明摆着的“不对等条约”吗?更吊诡的是,越南政府发布的声明对协议内容“惜字如金”,只提了一句“达成框架共识”,完全没正面回应关税细节。这种“通稿级冷处理”,就像你朋友发朋友圈说分手了,但不告诉你到底谁提的。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越南是真的“怂”了吗?还是在高压下做出的一种理性博弈?
先看基本盘: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超1200亿美元,而其GDP总量也就4700亿美元出头。你说,一旦美方“锁喉”,这顺差没了,等于GDP直接瘦身20%以上。在特朗普“加税46%”的威胁下,现在能谈成20%,对越南来说,或许真有点“捡回一条命”的感觉。
但代价是明显的。对中国产品“转口贸易”加征40%关税,不啻于在中越经贸合作上“埋雷”。一旦执行权掌握在美方手里,什么算“转口”,说白了——美国说了算。这是一个对中国制造在越企业的巨大不确定性,甚至是政治风险敞口。
很多人看到这个协议后第一反应是:越南“反水”,中国“被坑”。
但现实没有那么简单粗暴。中国与越南的经贸关系不仅仅是“转口中转站”那么简单。中国在越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电子组装等中低端制造业,并非全部依赖美国市场。
更关键的是,越南也并非完全倒向美国。一方面,它仍然呼吁美国“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解除高科技出口限制”;另一方面,它对中方仍需保持产业链协同和政治稳定的默契。
中方的回应也值得玩味。在4月中越高级别会谈中,中国曾当面提醒越方“小船经不起风浪,同舟共济方能稳行远”,这番话现在看来,颇有点“忠言逆耳”的味道。
越南这步棋,说是“认怂”,不如说是“权宜之计”。在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求生存,它不得不“左右逢源”,甚至“借美制华”来谈判筹码。这种策略短期有效,长期却可能埋下地缘不信任的种子。
对中国而言,这种局势反而是一面镜子。与其指责越南“背信弃义”,不如反思自身如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产业链闭环与战略信任机制。
简而言之:小国下注,我们得下好自己的大棋。
如果说越南是一个试探中美之间缝隙的小赌徒,那么接下来的墨西哥、印度、菲律宾会不会也上桌下注?这个游戏的赌注,不再是“关税”这么简单,而是“你站谁”这道全球产业链的大命题。
互动问题:你觉得中国是否应该对“转口限制”做出反制?欢迎留言区见。
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