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做真正的“惊掉下巴”?这位男子的经历可以说是最生动的诠释了这一点!股票按月论坛配资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男子,为了强身健体和恢复雄风,他开始尝试一种叫做“镭水”的饮品,结果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甚至导致了他的死亡。短短四年时间,他喝下了1400多瓶这种所谓的“神奇”饮料,但他的身体从头到脚逐渐瓦解,最终,连他死后遗体都会发热!
那么,什么是“镭水”?它究竟有多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展开剩余84%这位男子名叫埃本·拜尔斯,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钢铁公司的董事长。然而,拜尔斯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任性挥霍的纨绔子弟。他不仅是耶鲁大学的高材生,还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活跃在美国的高尔夫球场上,并多次获奖,甚至曾拿下过美国业余高尔夫比赛的冠军。拜尔斯也因此受到女性的青睐,是个颇为受欢迎的绅士。
不过,正是这样一个才智出众的男人,最终却因一时的疏忽,饮下“镭水”,导致了自己的毁灭。1927年,已经47岁的拜尔斯依然坚持参加高尔夫比赛。一次比赛中,他不小心受伤,手臂受伤后他输了比赛,内心极度沮丧。
当时,各种“镭”产品风靡一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镭水”,一种被宣称能够增强体力的功能性饮料。瓶子上只有“Radithor”三个字,意思是“镭补”,就是指加入了少量镭的水。镭水的主要成分是放射性强度单位为1毫居里的镭226或镭228同位素,虽然它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书,唯一的描述就是“镭水将增强身体的生命过程”。这句模糊的宣言给了消费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像是“增强活力、焕发青春、甚至恢复男性雄风”之类的。
拜尔斯试着喝了第一瓶,结果没有什么特殊感觉,跟普通水差不多。但没想到,他的身体反应却异常好,第二次比赛便轻松获胜,这让他对“镭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更加依赖它,甚至有了心理暗示的成分,认为镭水让他变得更自信,甚至吸引了更多女性的目光。
实际上,镭水并没有神奇的效果,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尽管如此,拜尔斯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更加迷信这种饮料,甚至开始加大饮用量。从每天一瓶,到后来一天三瓶,四年内他共喝下了1400多瓶镭水!他以为自己能借此拥有强健的体魄,结果不幸的是,他的身体逐渐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天早晨,拜尔斯醒来后感到头晕目眩,无法站稳,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得知他大量饮用了镭水后,惊讶地发现他的体内含有约30微克的镭。这一剂量足以致命,相当于三个成年人所能承受的镭量。医生断言,拜尔斯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尽管拜尔斯丢掉了剩下的镭水,但他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体重减轻,头痛、下巴痛、全身无力等症状逐渐加剧。他的牙齿开始松动,甚至有一次,他感觉到下巴要掉下来。果然,经检查,医生发现他的下巴几乎被镭腐蚀了,皮肉开始腐烂,骨头也受到了侵蚀。
到了1931年,拜尔斯的整个下巴完全脱落,为了防止镭进一步侵蚀他的脑部,医生在他的头骨上开了两个洞,但依然无济于事。最终,拜尔斯全身大部分骨骼都被切除,只剩下两颗门牙,依靠流食勉强维持生命,躺在床上等待死亡。
拜尔斯的悲剧并非孤例。早在1917年,美国一些公司就开始推出以镭为成分的商品,包括镭颜料。镭与硫化物混合后会产生绿色的荧光,于是镭颜料被用于夜光手表和钟表中。这些产品迅速成为了市场的热销品。为了涂抹镭颜料,工人们常常不小心接触到这些有毒物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很多“镭女郎”甚至用舌头舔笔尖,使得这些危险物质通过口腔进入体内,长时间下来,她们开始出现牙齿脱落、下巴腐烂等症状。
这些工人们最终意识到,镭的危害致使她们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她们把公司告上法庭,并最终获得了赔偿。
那么,镭为何会如此流行呢?实际上,镭这种放射性物质最早是由居里夫妇在1898年发现的。居里夫人曾长期接触镭,但并没有意识到其致命的危害。镭的发现给了商家一个机会,他们将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商品中,包括面膜、护肤品、手表等,甚至还有人把镭水当作“延年益寿”的饮品进行销售。
其中,威廉·贾·贝利——一名自称医学博士的人,将镭制成了“镭水”,并开始大肆推广。尽管他并没有医学背景,他却宣称这种水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甚至能“让死人复生”。他用这些不实的宣传把镭水推向市场,但最终,当拜尔斯因为大量饮用镭水死去时,贝利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责任。直到他去世后,大家才开始怀疑他死于镭引发的癌症。
镭的危害在于其放射性。镭会分解成阿尔法粒子,这些粒子会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尤其是骨骼,会吸收镭后引起骨癌、坏死等问题。镭辐射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甚至在拜尔斯死后多年,他的遗体骨骼依然微微发热,且不断发生变形。镭的衰退期长达数百年,使得其对人体的危害几乎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镭带来了如此巨大的伤害,但它在医学上也有一定应用。镭的放射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尤其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效果显著。镭也被用来帮助研究基因突变和探测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使用镭,尤其是当它被无良商家滥用时,后果不堪设想。
总的来说,镭虽有其可怕的一面,但它在科学和医学上的作用仍不可忽视。面对任何新物质的应用,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避免其潜在的风险。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