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项非常不易的工作,每一位作者都在为谋生而辛勤创作,每天埋头苦写,无非是为了家人的生计和生活的保障。我们作为读者,也应当多些理解和支持,不妨给作者更多的宽容与鼓励。为了让更多人能顺利阅读股票按月论坛配资,文中插入了五秒广告,观看广告五秒钟后,文章便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各位观众的理解与支持。
文|叶炜华
编辑|t
展开剩余83%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如何理解国家的广阔与辽远是一个难以直观感受的概念。例如,从辽宁省南部的葫芦岛出发,前往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车程便超过了1600公里,几乎相当于从广西到河北的距离。再看看新疆,南疆的和田到北疆的阿勒泰,开车的路程甚至接近2000公里。这种距离感,是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
中国的东北与西北地区,尽管地广人稀,但国家并没有忽视对这些地区的开发。今天,东北平原与西北的伊犁河谷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那么,这两片土地对国家的重要性究竟有多大呢?
伊犁河谷,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誉为“塞外江南”。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是新疆最具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它位于中国西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成为了西部边疆的防线。值得一提的是,伊犁河谷也是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自汉唐时期,便是中原王朝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伊犁河谷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交汇点,还是农业生产的沃土。得益于其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这里成为了新疆的农业核心区域。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在这里广泛种植,尤其是葡萄与哈密瓜,远近闻名。除了农业,伊犁河谷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牛、羊、马等牲畜的养殖为全国提供了优质的肉类和乳制品。
与伊犁河谷同样重要的还有东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重镇,东北平原是国家的“粮仓”,每年为全国提供大量的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这里的农业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东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与俄罗斯和朝鲜的接壤使得它成为对外贸易的门户。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更是我国重工业的基地之一。
然而,伊犁河谷的大片土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东北平原也延伸至俄罗斯境内。与中国的开发情况不同,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开发情况却相对滞后。那么,这些国家又是如何开发这些地区的呢?
哈萨克斯坦曾是苏联的一部分,外伊犁河谷和外东北平原在苏联时期曾建有大量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苏联的初衷是通过集体农庄模式,提高这两片土地的农业生产效率,集中使用资源,以促进农业发展。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集体农庄不仅没有提高生产效率,反而因为缺乏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苏联官僚主义泛滥,集体农庄的管理缺乏灵活性,无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农业措施。这导致了土地退化、土壤侵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此外,由于这两个地区的人口稀少,苏联政府曾鼓励人口迁移,然而年轻人更倾向于大城市的生活,难以吸引到足够的人口流入,甚至在后期,政府不得不依赖劳改犯来填补劳动力的空缺。
1932-1933年,苏联爆发了严重的大饥荒,灾难的根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干旱与集体农业模式的失败共同酿成了这场人祸。大饥荒后,苏联对外伊犁河谷和外东北平原的开发计划被迫搁置。
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两国对于这些地区的开发也陷入了困境。两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开发动力。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广阔,但人口稀少,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首都附近,外伊犁河谷几乎没有人口基础,难以开发。俄罗斯同样面临地广人稀的问题,尤其是远东地区的开发,经济效益难以保证。
除去人力资源的不足,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滞后。伊犁河谷的外部地区,甚至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缺乏交通网络意味着即使开垦土地,也无法将农产品有效运输。与此同时,外伊犁河谷的许多地区至今未通电,农业仍主要依赖人力,开发进展缓慢。俄罗斯在外东北平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虽然相较哈萨克斯坦稍有改善,但基础设施的滞后依然限制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政府并未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哈萨克斯坦缺乏有效的政策配套,导致开发缺乏系统性与持续性;而俄罗斯虽然在某些时候出台了开发政策,但在执行层面却常常出问题,导致许多项目半途而废。
与此相比,中国政府对这些地区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视。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在伊犁河谷和东北平原的开发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使得中国的农业与工业在这些地区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展现出两国政府对该地区开发的高度重视与切实行动。
发布于:天津市旺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